首页 配资门户官网 港股配资 美股配资 证券配资
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 三明医改中的广东力量: 再造一个区域医疗中心
发布日期:2024-11-21 21:42    点击次数:169

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 三明医改中的广东力量: 再造一个区域医疗中心

近年来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华为云持续推动政企迈向深度用云,通过充分挖掘云的价值,支撑场景创新、跨越式发展。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携手华为等头部企业,成立数字广州创新实验室,将基于华为云提供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探索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城市管理路径,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引领,实现广州跨越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引领型国际一流智慧城市。

福建,一个枕山襟海的省份。

三明是枕山的三个城市之一,也是全省最年轻的城市。

90年前,1.4万中央红军从这里开始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50多年前,福建省第一炉铁水在这里浇铸工业化的梦想;12年前,这里的医改工作者主动走进深水区,经过多年探索,成为中国医改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一个与健康有关的崭新故事,正在这里成篇:3年前,在国务院原医改领导小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下,在广东和福建支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和三明市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助力三明医改持续深化、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次优质医疗资源的跨省扩容,也是一场聚光灯下的战斗。3年时间里,从岭南到闽北,一批批医疗专家接续奋斗,一个个改革成效有目共睹:截至2024年8月,中山一院204位专家先后奔赴三明,85项专利、69项新技术落地开花,三明市第一医院四级手术占比提升至19.09%,56项新技术填补地区空白,市域外转诊率降幅达39.13%……

共建之约刚刚半程,“大病不出市”的美好愿景已照进三明人民的现实生活。

“国家队”的新任务

故事的开端,落笔于2021年8月30日。

在国务院原医改领导小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见证下,中山一院与三明市政府、市第一医院分别签约,依照“凡三明所需,尽中山一院所能”的原则,全面提升三明市卫生医疗的服务能力。

中山一院不仅综合实力长期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是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领头羊,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家队;三明则是全国深化医改的明星城市,但医疗服务能力不足,不少疑难危重患者不得不背井离乡,去福州、上海、广州就医。为此,所有人都期待这次合作能发生好的“化学反应”。

2021年9月6日,中山一院朱庆棠教授履新,首批专家开启驻点共建

签约仪式上,时任三明市委书记余红胜就直言期待:“双方开展合作共建,必将为三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也代表中山一院,给予了积极回应:“中山一院将积极发挥医疗‘国家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促强项、补短板、树特色’,以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和抓手,在临床诊疗、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医院管理等方面提供指导与支持,共架合作之桥,共绘发展蓝图。”

中山一院副院长、显微创伤手外科学科带头人朱庆棠则在这一天有了两个新身份:三明市政府副秘书长、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合作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典型样板。”他说。

中山一院的对外帮扶、共建等项目很多,但这一次无疑规格更高、规模更大。而追溯其源,还要前推5个多月——

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实地了解医改惠民情况时强调,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作为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也是华南地区综合实力首屈一指的高水平医院,中山一院进入国家卫生健康委视野并接受了助力三明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任务。签约前近一个月,双方就开始密集的组团互访,以求擦出更多火花。

天时,地利,人和。播撒一捧种子,期待收获一片森林。

第一粒种子撒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当天同一时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医工作室”等相继挂牌亮相。

成了“自家人”,与会的中山一院专家也不再寒暄客气,会议一结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显微创伤手外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医学部、病理科等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就纷纷走进对应科室“一对一”对接;院长办公室、质量管理评价处、医务处、对外合作办公室等负责人,则去了对口的管理部门提供支持。

领域不同,目标一致:让种子尽快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这并不容易。首当其冲的是疾病需求的差异。三明市常住人口240余万,患者基数小,专家在广州每天都要解决的疑难杂症,驻点后一个月都未必遇到一例。三明市第一医院亚专科建设较少,在细分领域达到国家顶尖水平的专家,反而无法发挥专业优势。多学科团队协作机制尚未建立,双方形成默契也需要时间。

思想统一是行动统一的基础。深入研判后,朱庆棠决定先从工作理念着手,把大家拉进同一赛道,畅通医院间、科室间、医务人员间的沟通渠道。

2021年10月11日,国庆假期刚结束,12名来自三明市第一医院麻醉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肝胆外科等科室的负责人、业务骨干踏上取经之路,在中山一院“组团式”进修,时间长的学习6个月,最短的也有3个月。

“我们努力推动‘输血’兼‘造血’行动,在医院精细化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引进帮、外派学、驻点教、名医指导、远程服务等多种形式,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明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周章彦说,该院多次选派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到广州,学习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

与此同时,随着骨干专家驻点、名医工作室、远程医疗指导等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山一院的现代管理模式、临床诊疗模式开始有了三明版。

广州到三明直线距离近600公里,开车要8个小时左右;高铁每天只有一趟,单程超过7个小时,和到北京时长差不多;飞机每周只有三趟,分别在周二、四、六,且都是红眼航班,准点率不足50%。往来不便,重山远隔,却隔不断中山一院专家的情怀,也挡不住双方携手奔赴美好未来的担当。

三明人的守护者

对张女士来说,一年前的惊险经历,和手腕处的疤痕一样清晰。

她是一名工人,2023年6月的一天,她在检修机器时突发意外,右手瞬间被机器绞断、吞噬。因为断手一时间找不到,被送往三明市第一医院骨外科后,她绝望地提出尽快缝合伤口。

“不行,赶紧回去找!”副主任张朝晖急了。在他的坚持下,工厂拆了机器,最终在化学药液和清洗剂的终末混合液中找到了断手。只是经过2个多小时浸泡,断口已经染成了黑色,原本就严重撕裂的血管、神经和肌肉,被溶液进一步侵蚀破坏,再植手术难度极大。

三明是钢城,每年约有500余人遭遇严重肢体创伤,但在当地得到及时救治的不过百余人,大部分辗转外地求医,错失了最佳时机。留下来的有时也不尽如人意——患者收治常常分散在不同专科,手术的连贯性、规范性都有所不足。

朱庆棠改变了这一窘境。作为全国知名显微创伤手外科专家,他除了做好医院管理、沟通协调等共建工作,还驻点帮扶骨科,第一周就帮一位严重车祸患者保住了小腿,让当地医生看到了严重创伤救治的顶尖技术。

随后,他牵头成立严重肢体创伤救治中心,并调来擅长肢体创伤急救与诊治的业务骨干黄喜军博士驻点帮扶;同时组织多学科力量,建立一站式、集约化的救治体系,落实术前讨论等18项医疗核心制度。“现在每周五进行术前讨论,每周进行术后复盘,大家受益匪浅。”三明市第一医院骨外科主任连福明感慨。

一年后,朱庆棠帮扶期满返回广州,这里已有了一支带不走的、能打硬仗的团队,基本实现严重肢体创伤患者零转诊。但他仍不定期来访,当地医生请教时也总是及时、细心回复。

这一次亦是如此。张朝晖第一时间电话咨询,并组织多次远程会诊,在朱庆棠指导下明确治疗方案。有了主心骨,骨科创伤救治团队全力以赴,清理污染、撕裂的组织,修复、吻合5条血管、3条神经、17根肌腱,重建骨骼组织……7个小时后,温热的血液重新流淌,女士的右手重生了。

在中山一院专家的帮助下,类似技术创新在骨科越来越多,比如中山一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张紫机带来的保膝手术、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都已落地生根。

窥一斑而知全豹,签约共建的七个重点专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骨显微外科、重症医学科、肝胆外科、病理科和医学影像科,无一不迎来飞速发展,潜移默化改变着当地群众的就医习惯。

在三明市提出的专科建设需求中,心内科是必选项。中山一院为此请出了心内科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董教授精准研判发展需求,定下了3~5年的发展规划。”三明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医生陈曦回忆。

在董吁钢统筹下,首先聚焦需求较大的电生理领域,中山一院心内科连续派出两位专家接力驻点;其次,组织各亚专科专家轮流开展柔性帮扶,并根据需求动态调整,逐渐补齐当地短板。截至2024年8月,中山一院心内科累计派出共建专家超过40人次,基本为高级职称的医疗骨干。

如今,电生理团队已独当一面,引进了首位博士,陆续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等,填补了不少区域空白。

值得一提的是,董吁钢还专门选派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心血管内科教学主任柳俊教授规范临床教学,选派内科副主任、CCU副主任刘晨教授和黄展鹏研究员规范科学研究。“希望能助力三明市第一医院的教学和科研做到福建地市级第一名。”他说。

在其他领域,中山一院对应科室也各显神通。

以妇产科为例,副主任刘斌挂职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期间,就带领当地医护团队多次创造出不可能。一次,他接诊了一位产妇,左手臂大片瘀斑,显示血小板功能很不理想,而病历本则赫然写着“血小板21×10^9/L”——正常范围是(100-300)×10^9/L,随时可能颅内出血、胎盘早剥。刘斌追问病史,得知患者血小板减少10余年,第一胎剖宫产大出血,本次属于瘢痕子宫合并妊娠,病情更加凶险。

他第一时间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联系三明市血液中心启动应急机制,保证围手术期血制品充足。随后带领本土医生进行了剖宫产,5分钟新生儿就顺利娩出,Apgar(新生儿评分)满分,术后康复状态良好。

秦家明教授所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今年开始参与共建,因为科室人手紧张,选择了接力式柔性帮扶,每人驻点1个月。“我们的任务就是用一年时间,帮他们建一个现代化的RICU,并带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推动创建三明首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她说。

一套套组合拳炫目而精准,当地医生的精气神和战斗力迅速提升。为了更快成长,青年医生纷纷主动报名到中山一院学习,比如前文提到的连福明,就借着进修的机会,拿到了骨科机器人手术的资质。

“每一位专家都干劲十足,整个团队都‘卷’起来了。”三明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余新打趣说,他感觉自己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三明的春天很美的。”中山一院神经科副主任邢世会说。今年1月,他正式接棒,继朱庆棠和刘斌之后,挂职三明市第一医院副院长。

与前两位一样,邢世会在稳步推动整体共建工作的同时,迅速凭借高超医术折服当地医生,得到了大量群众的认可:

不到半年,神经科开展的急诊手术量就超过过去一年;将动脉取栓时间窗延长至24小时,患者较去年同期增加129%,时间整体缩短2%。他带教的医生成长也肉眼可见——2024年7月初,三明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吴宁独立开展了一例高难度的脑保护伞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邢世会全程旁观。

邢世会教授手把手带教三明医生开展复杂血管介入手术

“一开始我做手术他们看,接着我带着他们做手术,然后他们做手术时我来看,最后,我不看,他们也能独立完成一些高难度手术。”邢世会生动地描绘他的带教方式。

深化医改的新动力

记者到访时,恰逢邢世会的一位“老朋友”远道而来。他是来复诊的,也是来道谢的。

年初,51岁的江先生突然一侧身体使不上劲儿,被送往当地医院紧急溶栓,没想到很快陷入昏迷。上转至三明市第一医院才发现,情况比预期的更凶险,为中枢脑干供血的基底动脉几乎完全闭塞,随时可能导致严重的脑干梗死,致死率近90%。

这同样是一个不少医生望而生畏的手术:基底动脉穿支血管密集,找准堵点如池底捞针,稍有不慎还会破坏纤细的血管,导致严重并发症。但邢世会艺高人胆大,顺利完成手术,第二天江先生就能自如活动四肢,不久便返回工作岗位。

“辛苦你给我和邢教授拍个照,我要永远记住他,感谢他。”江先生拿出手机,请护士帮忙。取景框内,两人轻轻挨着,站得笔挺,笑得腼腆,背景是宽敞明亮的新病区,心中是令人期待的健康梦。

他们还守护着更多人的健康梦:开展共建以来,泌尿外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等9个专科被确定为省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9个专科成为市临床重点专科;亚专科建设也跟上步伐,累计成立37个护理专科小组和104个亚专科小组,培养专科护士52名。

每一个数字都在努力证明,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目标越来越近。周章彦也因此多次强调,中山一院是“真真切切的指导”。

更令人高兴的是,以两个院区为起点,双方共建合作的触角早已深入基层。

早在首批专家驻点时,朱庆棠就积极组织业务骨干下沉乡镇,主动发掘地方所需。在他的推动下,2022年1月17日,三明市第一医院同时成立严重肢体创伤、前列腺癌、盆底疾病、肺结节和骨关节炎5个专病医防融合联盟,开创了福建省乃至全国专病医防融合联盟建设的先河。

“防不仅是防患于未然,也是预防轻伤变重伤、感染、后遗症等。”朱庆棠解释。通过数字化手段,联盟实现成员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患者打通预防、治疗、康复等全链条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救治前哨和康复大本营作用。

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是共建专家关注的重点。“目前三明只有一家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因为缺乏病例,明溪县甚至还未成功创建卒中防治中心。”邢世会说。今年初,他刚到任就带队到明溪、清流调研,推动建设心脑血管等常见病联盟,加速补齐全市卒中救治网络的短板。

除了完善卒中急救地图,他还致力于构建脑血管病全生命周期一体化防控体系。在其推动下,2024年6月14日,三明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成立,进一步促进脑血管病防治能力同质化发展。当天,中山一院副院长、神经科学科带头人曾进胜等名医团队也应邀而来,带动提升当地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

2024年7月16日,三明市第一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揭牌成立。参加完活动后,董吁钢、黄展鹏等还专程去三明市下辖的清流县、宁化县开展基层巡讲。

这也是每一批驻点专家都热心参与的行动,被称为“名医名家三明行”,广大三明群众也因此不出县就能零距离享有国家顶级专家的医疗服务。

“名医名家三明行”到尤溪县巡诊

这样的基层行从来不是形式主义,甚至还会有意外收获。

2023年2月,刘斌教授下乡义诊,发现不少孕妇过度补充甲状腺素。究其原因,是当地尚缺乏孕期特异性的甲功参考标准,这导致当地医生对于检验结果非常困惑,患者因焦虑而反复检查。他认为妊娠期女性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出现生理性波动,而且也不应简单套用其他地区标准,为此组织制定了符合三明地区孕妇孕期特异性的参考标准,使当地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诊断更加精准。

他还发现,当地孕妇普遍到孕中期才进行唐氏筛查,不利于优生优育,于是召集多个科室专家制定工作方案,成功组织开展早期唐筛,在不增加医疗费用的情况下将出生缺陷防治关口前移,同时提高了产筛准确性。

这两次意外发现,让刘斌意识到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是必经之路。于是在他的推动下,三明市第一医院成立青年学苑,由各专科提出需求清单,中山一院派相应专家定制培训课程,并对三明所有医务人员开放,实现人才培养同质化。截至2024年7月,青年学苑共设立产前诊断、超声医学、临床研究等10个工作坊,线上线下授课88场次,获益医务人员1.3万余人次。

在云端,“基层行”更是无处不在。三明市第一医院的病房里,经常能看见这样一幕:专家仔细检查伤口的康复情况,患者却在百公里外的县医院。将专家“送”到患者床边的,正是中山一院与三明市联合打造的云门诊、云巡诊、云会诊、云检查、云查房、云管护、云教学“七朵云”诊疗模式。

三明医改的一大特色,就是以“三医联动”改革为路径,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让群众充分享受医改带来的便利与实惠。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三明成功构建了从中山一院到三明市第一医院,再到三明市各县区总医院乃至镇、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四级联动、医教协同服务网络。

让数据替专家翻山越岭,带来了医患双赢。例如,从三明市第一医院到大田县总医院往返需要5小时,同样的时间可以为20名患者“云查房”;患者通过“云门诊”也能在更短的时间里得到专家诊治,避免了舟车劳顿和可能的病情延误。

如今,“七朵云”已累计开展125场次远程医疗,其中基层医院“云门诊”“云会诊”“云查房”等66场次,初步实现医疗服务逐级下沉。

2024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强调“要鼓励地方试点和区域协调联动,在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和原则下,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中山一院与三明市的共建合作,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山一院始终坚持把合作共建作为重点工作,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品牌、资源、管理优势,在医院管理、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助力三明市第一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实现‘双提升’、科研教学成果实现‘双突破’,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力。”中山一院党委书记骆腾说。

从珠江到沙溪,从白云山到武夷山,回望三年风雨兼程,中山一院30多个临床科室和管理部门的专家,已出发和抵达300多次。肖海鹏和骆腾也多次带队到三明调研,推动共建工作向更高质量迈进。三明市有关改革者也多次到广州交流学习,带来感谢和需求,带走先进的医术和管理经验。

水积成川,载澜载清。随着出发次数的增加,三明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而过去的每一次奔赴,未来的每一点进步,都将汇入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助力三明医改成效不断扩大,持续破解当地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红旗漫卷西风,在这里,关于健康的故事正加速走向更精彩的篇章。

【撰文】宋炳军 陈湘婷

【频道编辑】陈地杰 李卓华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林若川

【文章来源】人之初杂志社

炒股配资入门知识网



Powered by 配资门户官网-港股配资_美股配资_证券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